这风,你中过没?
2018-06-01 10:05:08
  • 0
  • 0
  • 5
  • 0

【不是郎中】

“中风”是一种病,

没法翻译成外文

(可以翻啊,人家不懂)。

大约出门遇冷风

脸颊局部麻痹

口眼歪斜

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

……

或短时间恢复正常

或几天后

半身不遂,

小中风演化成大中风了。

(如果不被风吹

难道就不“中风”?)

如果你去看郎中

郎中数落中风之因不外六端:

(阴虚、气虚)、(肝火、心火)、(肝风、外风)、

(风痰、湿痰)、(气逆)、(血瘀)。

然后郎中给你辨证施治:

以下数十行灰字,看官尽可一眼带过

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则: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方:镇肝熄风汤加减。方药:怀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白芍、玄参、龟板、天冬、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甘草。
如肝阳上亢甚者加天麻、钩藤以增强平肝熄风之力;
心烦甚者加栀子、黄芩以清热除烦;
头痛较重者加羚羊角、石决明、夏枯草以清熄风阳;
痰热较重者,加胆星、竹沥、川贝母以清化痰热。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则:祛风、养血、活血、化痰通络。
主方:大秦艽汤加减。方药:秦艽、羌活、独活、防风、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白术、茯苓、黄芩、石膏、生地。
如年老体衰者,加黄芪以益气扶正;
如呕逆痰盛、苔腻脉滑甚者,去地黄,加半夏、南星、白附子、全蝎等祛风痰,通经络;
无内热者可去石膏、黄芩。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咳痰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治则:化痰通腑。
主方:星蒌承气汤《验方》加减。方药:胆南星、全瓜蒌、生大黄、芒硝。
如药后大便通畅,则腑气通,痰热减,病情有一定程度好转。本方使用硝黄剂量应视病情及体质而定,一般控制在10~15克左右,以大便通泻、涤除痰热积滞为度,不可过量,以免伤正。腑气通后应予清化痰热、活血通络药,如胆南星、全瓜蒌、丹参、赤芍、鸡血藤。
如头晕重,可加钩藤、菊花、珍珠母。若舌质红而烦躁不安,彻夜不眠者,属痰热内蕴而兼阴虚,可选加鲜生地、沙参、麦冬、玄参、茯苓,夜交藤等育阳安神之品,但不宜过多,否则有碍于涤除痰热。

4.气虚血瘀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既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治则:益气活血。
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方药:生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
如半身不遂较重加桑枝、穿山甲、水蛭等药加重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作用;
言语不利甚者加菖蒲、远志以化痰开窍;
手足肿胀明显者加茯苓、泽泻、薏仁、防已等淡渗利湿;
大便溏甚者去桃仁加炒白术、山药以健脾。

5.阴虚风动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治则:滋阴熄风。
主方:大定风珠加减。方药:鸡子黄、阿胶、地黄、麦冬、白芍、龟板、鳖甲、五味子、炙甘草。
如偏瘫较重者可加牛膝、木瓜、地龙、蜈蚣、桑枝等通经活络之品;
如舌质暗红、脉涩等有血瘀证时加丹参、鸡血藤、桃仁、地鳖等以活血祛瘀;
语言不利甚者加菖蒲、郁金、远志开音利窍。
(以上摘自百度)

中风,中医亦称卒中

卒,突然也。

后来也知道中风的根本原因

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所致

故又称脑卒中脑中风

现代医学很明确将脑血管意外分为两类:

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

现代医学对于脑出血脑梗塞

会系统分析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引起血栓及血栓脱落)?

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某些炎症侵犯脑膜、脑血管?

血液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引发脑血管出血?

糖尿病、高脂血引发脑血管异常?

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造成脑血管缺血或脑血管出血?

气温变化,环境、情绪的改变,过度紧张、疲劳?

吸烟、过度饮酒?

现代医学对于脑出血与脑梗塞

又会对症施治:

软化血管、清除血栓、降压、降糖、降脂、消炎……

药物治疗之外

还有手术治疗

(必要时开颅

中医外科可能勉为其难)

激光治疗

(传统医学不知激光为何光)

安装支架

(现代材料及加工技术

提供了可能)

动静脉注射纳米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尚在孕育之中)

本博希望医学界不再用“中风”这个词

而代之以“脑出血”和“脑梗塞”,

简单明了易懂更接近事物的本源。

国人耳熟能详的“风湿性关节炎

像“中风”一样

也无法从字面上翻译成外文而让老外能懂。

我在另外一篇文章里写道:

西医并没有“风湿”这个概念。

上世纪我国第一代风湿病专家把“自身免疫病”这个概念

从西方医学引入我国时,

为了便于老百姓理解以及就诊,

在中医书里找到了与之症状相近的“风湿”这个概念,

于是就制造了“风湿热”这个词汇。

于是

就有了“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因子

这些“中西合璧”的名字,

谬误流传至今到永远。

以中医的概念来命名西医(发现)的病

造成了多少多少误会!!

【延伸阅读】

这风,你伤过没?

这风,你痛过没?

俄之旅,“战斗民族”对我刮目

藏区很多老人拄拐棍,究竟是为什么?

从学生给我起的绰号说到科技名词翻译不当造成的困扰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