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名药,叫山道年
2021-07-23 09:19:35
  • 0
  • 0
  • 4
  • 0

如今,五十岁、六十岁

七十岁、八十岁的中国人,

绝大部分都吃过

一种叫做山道年的药!

在下小时候,

肚子里的蛔虫太多了!

记得有一次,

拉了半痰盂,

多粪少。

还有一次,

只拉了一条,

是它自己钻出肛外,

喊我妈将其扯出来,

长虫摩擦直肠端,

火辣辣的痛。

那是一个

蛔虫家族昌盛的年代!

家长带孩子去医院,

领回宝塔糖

真的很见效!

立竿见影,

吃了就拉(虫)!

宝塔糖的药用成分,

就是山道年

在下初闻此名,

以为是草药

不过,

它的确也是草药

只不过是从草药

提炼的。

著名的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是从黄花蒿中萃取的。

而打蛔虫高效的山道年

取自菊科植物蛔蒿的花。

从植物中萃炼毒药,

我族祖先司空行惯,

“见血封喉”

不过,草药的运用,

非我族独有,

族族皆有也!

蛔蒿中提炼山道年,

可能是斯拉夫民族干的。

至少不是我族发明发现的,

且听在下道来:

蛔蒿极喜寒冷,

野外原生的蛔蒿

是北极圈内特有的。

就目前所知,

(以下,百度。

配图,本博。)

蛔蒿是前苏联

独一无二、特有的药用植物。

经过前苏联植物学家们的人工培植,

在精心管理和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发现蛔蒿在北极圈外的环境条件下

也可以生存,但成活率较低。

1952年,农业部、化工部、

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文

共同实施引进蛔蒿种植的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将从前苏联引进的20克

(重量只有20克的蛔蒿种子

由此可见这种种子的珍贵)

蛔蒿种子平均分成四份,

在公安人员的保护下护送

有试种任务的呼和浩特、大同、

西安、潍坊等四个国营农场

分别试种。

到1954年年底,由于环境温度、

阳光日照、自然气候、肥料成分、

土质结构、日常管理、周边条件

等方方面面的原因,

呼和浩特、大同、西安等

三家国营农场试种的蛔蒿

均宣告失败,

惟有潍坊农场一家

试种的蛔蒿宣告成功。

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

潍坊农场蛔篙的种植面积

经过几年的发展,由少到多,

扩大到了8640亩,

平均年产蛔蒿花叶近15万公斤,

平均年产蛔蒿种子为3100公斤。

不但为全国十几家制药企业

提供了“山道年”的生产原料,

还有少量出口。

当年的哈药,一点不哈!年龄分段极精细!也可见山道年毒性极强!

相比哈药,昆药显得草率

当地公安局将

潍坊农场蛔蒿的种植项目

作为重点保护的目标。

曾经发生过几次少数蛔蒿

被当地农民当作菊花移走的事件,

所移走植物都

被公安人员全部追回。

蛔蒿,菊科植物

当时分工,

蛔蒿茎叶中提取“山道年”的

是淄博市一家知名制药企业。

在1958年曾经一次建起40间烤房,

专供鲜蛔蒿茎叶的烘干。

1960年~1962年,

我国国民经济因遇到了

三年自然灾害的突然袭击

(刘主席说七分人祸,

究竟几分,留待后人。)

其后果是人所共知的:

一是使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

二是由于粮食奇缺,

城乡以野菜充饥的群众多得很,

蛔虫病在我国百姓群众中

也呈现了急剧上升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

一方面是蛔虫病急剧增多;

另一方面是粮药用地矛盾突出。

无疑,粮食生产是最紧迫的,

是第一位的。

为了确保粮食产量,

潍坊农场蛔蒿的种植面积

由8000多亩下降到500亩,

使蛔蒿的产量急剧下降。

蛔蒿提取的设备都是

从当时的苏联引进的,

由于“山道年”的提取原料

蛔蒿茎叶太少,

这些大设备还不够“塞牙缝”的,

结果不能维持

这些价值昂贵设备的正常运转,

药厂拒绝收购蛔蒿

……

在1985年发生的事情

令人们刻骨铭心,

在这一年,

全国各地求购驱蛔药提取原料蛔蒿的函件

雪片般飞到了潍坊市药材公司。

一些外地供销人员亲赴潍坊采购,

带来了十分丰厚的条件。

但是,当他们终于明白了

蛔蒿在潍坊市乃至全国已经绝种的现实,

只好无可奈何地离开了潍坊。

前苏联是蛔蒿的第一故乡,

潍坊是蛔蒿的第二故乡,

也是蛔蒿在我国

延续了几十年的种植基地。

在潍坊,具有蛔蒿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

和以经验积累的种植技术。

在这里发生的“山道年”消亡之谜

是耐人寻味的。

(以上若干文字,百度。)

在下以为

山道年(蛔蒿、宝塔糖)的故事

很是耐人寻味:

传统医药不仅我族有,

(内经与本草,汉也)

蒙藏维苗瑶侗白,

羌朝满彝瓦黎傣,

……

N种民族都有。

“没有传统医药,

我族怎能繁衍到今天?”

之论,显然立足不实。

域外之

拉丁、马来、日耳曼、

大和、突厥、斯拉夫

……

无不有自己的传统医药。

只不过,

后来科学日渐昌明,

得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逐步扬弃了传统,

逐步开启了现代。

华盛顿先生咳嗽不止,

洋郎中用蜂蜜止咳,

针刺放血……

华盛顿先生被折腾死了。

日本在浩如烟海的方略中,

取精华而为“汉方药”,

盛行华界。

山道年

曾经为最佳驱虫药,

但因毒性过大,

已被更安全有效的药物

所替代。

长江后浪推前浪,

前浪扑倒沙滩上。

医药的进化,

亦是如此,

有所否定,

有所肯定,

世界在否定中

不断前进。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