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方便。如厕逸事之一
2019-04-30 11:19:24
  • 0
  • 0
  • 5
  • 0

                                                                                                                                 【賢禮原創】

【提要】

如厕的物理问题、要害器官受伤问题、

李斯的联想、龙应台的困惑、黄永玉的回忆、贾平凹的妙喻、濮存昕的悲哀

一般地说,方便之所是厕所。

提起厕所真令老汉我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孩提时代用过的厕所,现在真不堪回首!

当时城里的厕所大多很小,且与民居为邻。

进得厕所的门(其实很多厕所竟无门扉!),

内中情景一览无余:

沿墙是长长的槽——小便池,

小便者面墙而立,小男孩常在此比试谁的尿射得更高

高中优秀的男生借机讨论初速度、抛射角与射程以及射高的关系。

墙上的尿垢高可齐腰,其颜色自下而上,

由白而蓝而黄,渐次过渡。

小便池的对面是一排平行的槽,

解大便者跨蹲于槽上,

拉下的东西的初速度可以忽略,

作的是物理学所说的自由落体运动,

其落至坑底的速度,取决于高度。

如在春夏,一颗“弹”扔下去,必“炸”得群蝇乱飞。

象西南有些地区的一些木结构的厕所做得很高,

上厕所要更上一层楼,在这样的厕所大便,更是掷地有声。

有的地区的厕所就建在鱼塘之上,大便直接入水做鱼的饲料。

如如此之厕,可谓临渊羡鱼,

又得以观赏自己的东西入水时溅起的水花,何其乐也!

老汉我高中毕业正逢文革,下放到农村。

当地有一个极大的湖,当地人过着半农半渔的生活。

捕鱼的时候,人在湖中,要排要泄只能这样:

把整个的臀部伸出船尾以外(以保证尿也拉在水中),

拉完了,就用一只手掬些湖水当即洗了,

的确卫生,其排泄物正是鱼的好饲料。

这是一种很环保的排泄方式

(如果大便中有能使人和鱼感染的寄生虫、病菌、病毒自另当别论),

千百年来人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当地流传着一个信不信由你的故事:

春夏之交,从卵中孵出的小乌鳢(当地渔民对乌鱼的称谓,广东人称为生鱼)

都长得比蝌蚪还大了,密密麻麻地簇拥在母乌鳢的前后,如同小鸡与母鸡。

象许多雌性动物一样,这时的母乌鳢的有极强的护幼意识。

在感到危险的时候,乌鳢会张开嘴,让幼鱼躲进嘴里,然后逃之夭夭。

幼乌鳢的这种行为被人们误会成有孝心,

以为在母鱼饥饿的时候,小鱼甘愿用自己的身体饲喂母亲。

在鱼群遇到突然攻击的时候,母乌鳢为保护幼鱼会奋不顾身。

话说那位渔民走向船尾,转身、解裤、坐定,

腹肌收缩、括约肌放松、那大的,就出来了,

谁知船尾下的水面上一条母乌鳢正带着一群子女在此觅食嬉戏。

从肛门投出的炸弹正好砸在乌鳢群中,

母乌鳢以为受到攻击,向上一跃,张口咬定。

“哎哟”一声,这位渔民扑倒舱中,连带着一条大乌鳢。

当地渔民给这故事起的名字很接地气:鸡吧钓乌鳢。

还有另一个因上厕所而关键部位受伤的例子:

在城市开始使用石油液化气后,人们在用完气后总要倒出瓶底的残液,

以减轻下次灌装时的毛重。

按规定,这件事应由灌装部门统一处理的,但是人们更相信自己。

那么残液倒在什么地方呢?厕所成为首选。

残液其实可燃,且燃点不高。

这样就有了下面的故事:一人(我的一个街坊)入得厕所,

上坑、转体、分腿、解带、褪裤、下蹲,

拿出香烟叼在嘴上,拿出火柴,点火,扔火柴,

余烬惹着了残液,由于部分残液已经汽化,

其火势十分猛烈,可怜这位如厕者的屁股!

可怜这位如厕者趴着睡了半个月,

在这半个月里他只好以伏卧着如厕,

以这种姿势如厕当然是比较罕见的。

著名画家黄永玉在《比我还老的老头子》一书中

回忆他的一个朋友解放前在香港的住所。

“隔壁是间露天汽车修理站,墙根埋了口50加仑铁汽油桶与地平齐,

以供……大小二便之用。

夏天就淋了些汽油在浮面,防止苍蝇蚊虫滋生。

木刻家荒烟因为上厕所抽烟不小心,

把烟头扔进了淋了汽油的厕桶内烧了屁股,在医院住了好些日子。”

以上三个算特例。而下面的情形则比较常见:

有的便秘者,为了将大便迫出,拼命收缩腹肌,

导致脑溢血,不幸倒在厕所。

也有人因为下蹲过久突然站起使血液大量下行,

造成大脑暂时失血而晕倒在厕所。

上厕所出人命,古籍有记载:“晋侯如厕,陷而卒。”见《左传·成公十年》。

相传战国时期的李斯,因大便落坑响声很大,

把坑中的以粪为食的老鼠吓得四处逃窜。

李斯眼见这些委琐黑瘦的粪鼠联想起粮仓中以粮为食的仓鼠,

个个肥硕,毛皮闪着油光,趾高气扬的样子,感慨万千,

觉得自己目前的处境就象粪坑的老鼠无“借籍”,

而粮仓中的老鼠都是有“借籍”的。

于是苦心经营,终于“借籍”秦始皇,做了大官。(《史记·李斯传》)。

一般的厕所都是平房,且贮粪池的深度有限,

有限的深度方便掏粪,但对蹲坑者却不利:

粪便直接入坑,难免溅起粪水,玷污屁股。

更有恶作剧的小孩故意将石头扔进粪坑,

春节前后也有将燃着的鞭炮扔进粪坑逗乐的。

不过,好一点的厕所的大便坑内建有斜面,大便可以以滑滑梯的方式入坑。

不少厕所的槽与槽之间并无间隔,

当然好一点的厕所还是建有矮矮的墙将坑与坑分隔开来。

蹲过这样的厕所的人都知道,蹲的时候脸应朝外。

但是也有例外,

著名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大陆第一次上这样的厕所,

为了脸的朝向犹豫了好一阵子,

多方比较终于选择了脸朝里臀朝外的蹲法,

这大约是向鸵鸟学习的结果。

比她后进来的新加坡作家也不约而同地朝里蹲下来。

见后进者的方向与她们有一百八十度的不同,大为诧异。

事后问一位朋友为什么要脸朝外,

他露出听天方夜谭不可思议的表情说,

“那当然脸朝外啦!否则岂不是把光光的后面给别人看吗?”

那位新加坡作家反驳说

“没道理呀!依照这个逻辑,那么脸朝外,

岂不是把光光的前面给人看了吗?”

引起了作家们乱哄哄的一阵。

凡事喜欢刨根问底的龙应台却在不断地思考这个文化现象,

企图找到一个文化的合理解释。

直到看了贾平凹写的《西安这座城》里的

“去公共厕所蹲坑,你也会听到最及时的关于联合国的一次会议的内容……”

一段文字后才恍然大悟:

原来公共厕所在中国是个公共的空间,

公共厕所是相属某一个社区的设施,

它不可避免地就担负起交流的任务。

都是街坊邻居,在厕所里碰面能不聊几句吗?

因为要聊天,所以如厕的人理所当然地脸朝外了。

在上述的故事中,上海作家的戆大式的理所当然固然可笑,

龙应台的学究式的追根寻底固然可敬。

不过真实的情形应当是:厕所实在太脏,空气很差,面朝外可能会好些。

更何况,有些人喜欢在大便槽小便,

又不让尿柱入槽,而是直射对面的墙,

因此大便槽的墙上往往是尿迹斑斑,

谁愿意近距离面对呢?

龙应台没见过这样的厕所就大发文化的宏论,也是可笑。

上这种公厕的确令人尴尬。

著名演员濮存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谈及拍广告,濮存昕显得很无奈:

“很多人觉得我是个文化人,不应凭此赚钱。

可是追求生活富裕并不是过错。”

他的声音掠过一丝辛酸:

“去年我还同16岁的女儿住一间房,

还要上公共厕所,我厌倦了上公共厕所!”

其实茅房问题并非中国独有,

世界上还有40%的人口缺少合理的卫生设施,

因厕所不卫生导致的传染病每年夺走200万人的生命,

其中大部分是5岁以下儿童。

在印度,10亿人口中有7亿人由于家里没有厕所而跑到外面去“方便”。

(摘自人民网特稿:第一届世界厕所高峰会议侧记)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