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风”,风行千年
2018-07-11 08:27:34
  • 0
  • 0
  • 4
  • 0

【不是郎中】【物理佬手记】【賢禮出品】

中国古代“风”的含义

比现代人理解的

要丰富很多很多。

“风马牛不相及”、

“牛马其风”之“风”,

发情的意思

“国风”之“风”,

是指民谣

“风规”、“风谏”、

“风谕”、“风议”之“风”,

有讽刺之意

“风民”之风

乃指感化、教化

传统医学中,

“风”频很高

“风”是“六淫”之首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为百病之长

风邪最易兼他邪合而伤人;

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伤风”“中风”“痛风”“抽风”“惊风”

“风湿”“风热”“风寒”

“风”有内外之分:

外邪八风,入于经脉,触于五脏者,

又名五脏风,即肝风、心风、肺风、脾风、肾风。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很有辨证方法思想

看了【附录1】你当知道,个中多少牵强附会

众多疾病,以风命名:

摇头风//鹅掌风//鸡爪风//大脚风//吊线风

羊癫风//白癜风//肚脐风//绣球风//肾囊风

风疹//风沙//风瘫//旋螺风//乳头风//竹节风(脊椎骨质增生——龟背风、竹节风)

腰背部软组织病——腰腿痛、腿股风、环跳风

(14)脊椎综合症——龟背风、肾痹、骨痹、竹节风

腰关节肥大性关节炎≈着痹、骨痹、腰痛、鹤膝风

颈椎病 ≈ 颈肩风

手指退行性关节炎≈鸡爪风

跟骨骨刺增生症≈足跟风

髋关节肥大性关节炎≈环跳风

膝关节滑囊炎、膝骨关节炎≈ 骨痹、鹤膝风

多发性肋软骨炎≈软肋痹

强直性脊柱炎≈龟背风、肾痹、骨痹、竹节风

鼻咽白喉 馬痺、天白蟻瘡、白纏喉、白纏喉風、纏喉風

鼻咽惡性腫瘤 上石疽、失榮、石癰、真頭痛、雷頭風

下身麻痺 半肢風

半身麻痺 偏枯(偏風)

下肢潰瘍,褥瘡除外 //臁瘡(爛腿、裙風)

有先兆偏頭痛 頭痛、腦風、厥逆、厥痛、真痛、頭中病、首風

汗斑 歷瘍、紫白癜風

青光眼 綠風內障、綠風

肺炎球菌性肺炎 風溫、肺熱喘咳、馬脾風

急性扁桃腺炎 咽腫喉痺、咽喉(腫如蠶蛾)、單蛾風、

雙蛾風、雙乳蛾、喉閉、匝舌喉風、嗆食

風、奪食風、叉喉風、喉痛、喉痺、咽痛、根腳喉風、石蛾、喉風

急性咽炎 咳嗽、急喉風、急喉痺、咽痛

肺炎球菌性腦膜炎 痙、風痙

特異性皮膚炎及有關病態 奶癬﹙胎歛瘡﹚、四彎風

眩暈 眩暈、頭眩、風頭眩、旋運

偏頭痛 頭痛、腦風

風疹,伴有神經系併發症 隱疹、風癮、風痧 、痙、風痙

急性非麻痺性脊髓灰白質炎 風痿、痿、小兒中風、軟腳瘟

玫瑰糠皮疹 風癬

“风”带来了许多病,

所以要“祛风”。

于是,有了许多祛风的药方,

从僵死的蚕到蝉之翼,

林林总总,恕不赘述。

风,从自然来,

却向心灵去。

谁可幸免?

       

东汉末年,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

(学而优则仕的范本之一:

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尚书)

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此风乃何风?

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竺可桢认为

此风乃自然之风,

候风地动仪乃风向标与地动仪的合体。

反对竺可桢此说的一派逐渐被主流所接受:

张衡“候风地动仪”之风,乃与地震相伴之风,

“候风”者,等候地震引起的风的到来也

现在,我们都知道

地震与风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张衡,错了。

竺可桢,也错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错误,

人皆有之,乃正常事。

然而,

为圣人讳,就不正常了。

       

与此有关的信息:

1.也许由于“候风”的争论,

百度张衡,出现更多的是“地动仪

而不是“候风地动仪”;

(纪念邮票上也是“地动仪”)

2.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

早已失传,现在所见乃后人根据典籍制作;

3.谁人制作?百度只提到“王振铎”。

实际上,还有一个叫做“今村月恒”的东瀛人。

王振铎”与“今村月恒

谁的排名应在前,

为何百度独提一人?

我不得而知。

他们如何相识,

怎样合作?

我不得而知。

张衡所候之风,

可否理解为是地震波呢?

我不得而知。


【相关阅读】

张衡地动仪被历史课本删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http://wanxianli.blogchina.com/933388848.html


【附录1】传统医学的五风及与现代医学临床的对应:

1、肝风

病因病机:偏风直伤肝脏,肝之精血耗伤,阴血亏虚不能涵阳,而致风阳上扰,阳亢风动;

临床表现:多汗恶风,嗌干,易怒好悲,眩晕、筋脉拘挛,面目色青。

2、心风

病因病机:偏风之邪直中心脏,心的阴血耗伤,心脏经络气机不利,血气失和或心血迅速耗伤,邪结于局部而致心脏结之重症。

临床表现:多汗恶风,易焦躁,惊吓,或易怒,少气,缓言,面赤。

3、脾风

病因病机:风中于脾脏,或立即发病或伏留而缓慢发病,其病因病机主要有两个方面:偏风中于脾脏,属风壅,化热成瘀生湿,湿瘀热结生黄疸,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云:“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发黄”。缓发者病机为脾脏亏虚,复感风邪(偏风),风邪伏留脾之血分,潜藏不出,即伏风结于血分,耗气伤血损精,化燥生瘀成积聚。久而久之,阴阳俱伤,脾脏衰竭。

临床表现:多汗恶风,不嗜食,肢体倦怠,黄疸,腹满,泄泻。

4、肺风

病因病机:伤于肺的病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偏风侵袭于肺经或肺络未伤血脉,属风邪壅肺,致肺失清肃,肺气上逆。二是风邪(偏风)伤肺,化燥、化热成痰,属风邪结肺,久而久之,伤血脉。

临床表现:多汗恶风,面色白,咳嗽短气。

5、肾风

病因病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偏风伤于肺卫,表不解,邪气入里伤肾,此种风邪只伤肾脏,它脏未有损害,肾气被郁,不主水道,即化气功能失常,水液停留于脉道,泛溢全身成水肿。二是肾脏本身亏虚,复感风邪(偏风),损伤肾脏,肾元亏虚,无力抗邪,邪伏留于局部,日久邪结于肾,变成虚劳,形成劳水。

临床表现:多汗恶风,面目浮肿,脊痛不能立,小便不利,面黑。

有学贯中西者,对五脏风与现代医学拉郎配:

肾风相当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肝风相当于流行性乙型脑炎

心风相当于急性心肌炎

脾风相当于急性病毒性肝炎

肺风相当于急性肺感染

不过,中医拥趸感叹:

但是现代医家对五脏风的理论研究逐渐淡化,尤其是因偏风中于五脏而致的五脏风病的理论逐渐丢失,目前许多中医家亦把中医人体的五脏生搬硬套地与西医解剖学的人体五脏相对应,这也是导致今天五脏风理论迷失的重要原因。


【附录2】《黄帝内经》之《九宫八风篇》:

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

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返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

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汗。太一在冬至之日有变,占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变,占在相;太一在中宫之日有变,占在吏;太一在秋分之日有变,占在将;太一在夏至之日有变,占在百姓。所谓有变者,太一居五宫之日,病风折树木,扬沙石,各以其所主,占贵贱。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

是故太一入徙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于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也。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兀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气主为身湿。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胃,外在肌肉,其气主体重。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三虚相搏,则为暴病卒死。两实一虚,病则为淋露寒热。犯其两湿之地,则为痿。故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仆偏枯矣。

后人总结风邪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轻扬、向上、向外、升散,风邪侵犯机体可致机体腠理疏泄开张,表现为汗出恶风之症;从病位而言,风邪多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肺、腰背等阳位。

2、风性善行数变。风邪具有行无定处、病位游移的特点。善行,是指风邪致病病位游移不定,易导致四肢关节疼痛,即为“行痹”。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如风疹具有瘙痒时作,疹块发无定处,此起彼伏,时隐时现等特征。

3、风性主动。即风邪具有善动不居的特点。风邪入侵,常表现为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

4、风为百病之长。原因有二:其一,风邪最易兼他邪合而伤人。其二,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