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诊断比西医要难:
用三根指头
替代众多检查医疗器械以及辅助医疗岗位。
病理很难:
用“阴阳二气、五行生克”来解释所有的病。
药理很难:
中医要对某一类或某一种特定药物进行深刻的认识,必须运用中医药基础理论,
在全面了解其物种特点(包括生长环境、生长季节、药用部位以及药物的炮制、形态、颜色、气味、质地等)之后,
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推断其具有某些方面的功用,
进而验之于医疗实践,最终得到对其作用性质、作用部位、作用特点、作用规律的确切认识。
因此,从认识论角度,传统中医对药物的认识,是将宏观世界理论运用于微观事物分析,是思辨与直观的统一,是一般理论与具体对象有机结合的结果。
因此,中医对中药的认识和运用,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指导,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以常用感冒中药方剂为例,大体可分为——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葱豉汤……】
【辛凉解表剂: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石甘汤……】
清热剂
【清气分热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清热凉血剂:犀角地黄汤、清营汤……】
【清热解毒剂: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清瘟败毒饮、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清脏腑热剂、
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玉女煎、左金丸、白头翁汤、苇茎汤……】
【清虚热剂:青蒿鳖甲汤、清骨散……】
祛湿剂
【芳香化湿剂:藿香正气散、平胃散……】
【清热祛湿剂:三仁汤、菌陈蒿汤、八正散、利水渗湿剂、五苓散、五皮饮……】
【温化水湿剂:实脾饮、苓桂术甘汤……】
【祛风除湿剂:独活寄生汤、蠲痹汤……】
【治燥剂:清燥救肺汤、养阴清肺汤、沙参麦冬汤、麦门冬汤
泻下剂
【寒下剂:大承气汤、大黄特丹皮汤、凉膈散】
【温下剂:温脾汤】
【润下剂:麻子仁丸、逐水饮、十枣汤……】
【和解剂: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逍遥散、痛泻要方、四逆散……】
【温里剂:温中散寒、理中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吴茱萸汤、回阳救逆剂四逆汤、参附汤、真武汤……】
【温经散寒剂: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补虚剂
【补气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
【补血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炙甘草汤】
【补阴剂:六味地黄丸(汤)、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明目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七味都气丸 、一贯煎……】
【补阳剂:金匮肾气丸(即肾气丸)、二仙汤……】
【消导剂:保和丸、枳术丸、枳实导滞丸……】
理气剂
【行气剂:半夏厚朴汤、金铃子散、瓜蒌薤白白酒汤、暖肝煎】
【降气剂:旋复代赭汤、苏子降气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
理血剂
【活血祛瘀剂: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活络效灵丹、补阳还五汤、生化汤、温经汤】
【止血剂:十灰散、咳血方、小蓟饮子、槐角丸、黄土汤】
【祛痰剂:二陈汤、杏苏散、温胆汤、导痰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葶苈大枣泻肺汤、三子养亲汤、小青龙汤、黛蛤散、清气化痰丸、止嗽散、消瘰丸、固涩剂、牡蛎散、玉屏风散……】
【敛肺止喘剂:九仙散、参蛤散……】
【涩肠止泻剂:四神丸、真人养脏汤……】
【固精缩尿剂: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
【固崩止带剂:固冲汤、愈带丸……】
【安神剂: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黄连阿胶汤、甘麦大枣汤、桂甘龙牡汤、熄风剂、牵正散……】
中医的经典,经过数千年的传承
可谓浩如烟海。
(可惜传承中,鲜有扬弃
以至《本草纲目》中有众多糟粕
这作为医术显然极不可取)
这也对中医药的学习
造成极大困惑与障碍。
从1949年算起,到现在也有70年了!
在扬弃方面,未见有什么动作!
如今,银河计算机可以处理海量数据。
主管部门亟需利用现代科技,
运举国之力,
将中医的病理、药理、药效、配伍……
统一起来,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开发新药,
开创中医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局面,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自己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