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剖,骨最详尽  编辑中
2022-04-27 15:14:46
  • 0
  • 0
  • 0
  • 0

肾主骨,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又云∶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又云∶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

一身骨度之长短,见阴阳表里条。

〔《素》〕髓空在脑后三分,在颅际锐骨之下。(王注云∶是谓风府,通脑中也。)

一在断基下。(王注云∶当颐下骨陷中容豆许。)一在项后中复骨下。(王注云∶喑门穴也。)一在脊骨上空,在风府上。(王注云∶上谓脑户穴也。)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林亿云∶长强在脊 端,正在尻骨下。)数髓空在面侠鼻,(王注云∶颧 等穴也。)或骨空在口下,当两肩。(王注云∶大迎穴也。)两膊骨空,在膊中之阳。(王注云∶近肩 穴。)臂骨空在臂阳,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王注云∶在支沟上,同身寸之一寸,是谓通间。)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王注云∶在阴市上伏兔穴下,在承捷也。) 骨室,在辅骨之上端。(王注谓犊鼻穴也。)股际骨空,在毛中动下。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四寸。(王注云∶八 穴也。)扁骨有渗理凑,无髓孔,易髓无空。(俱骨空篇 王注云∶扁骨谓尻间扁戾骨也,其骨上有渗灌文理归腠,无别髓孔也。)

骨病忌食甘苦久立。经云∶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又云∶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又云∶久立伤骨是也。骨病不屈。经云∶手屈而不伸者,病在筋,伸而不屈者,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也。


骨,就是人体的骨骼,具有贮藏骨髓、支持形体保护内脏的功能。

  一、骨的解剖形态

  《素问·宣明五气篇》“骨者,髓之府。”。骨一般中空,内藏骨髓。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通过筋膜连接组成有活动功能的机关,称之为关节,也叫节。通过众多的关节,骨与骨相连成骨骼系统,构成躯体的总框架。《黄帝内经》对骨骼的名称、数量、形体都有详细的描述,但古今名称不同。如颈椎,古称项骨;胸椎,古称背骨;肱骨,古称臑(读nao四声)骨;尺骨,古称正骨;桡骨,古称辅骨;股骨,古称髀骨。但髌骨是古今同名。

  二、骨的生理功能

  1、支撑人体。《灵枢·经脉》“骨为干。”,这就是指,骨是支撑躯体,维持形体的总支架。如果肾虚精亏,髓衰骨弱,则会出现腰膝酸软、不耐久站久行的症状。小儿如果生长发育有障碍,出现局部弯曲,如果胸椎畸形,状如龟背,就不能维持正常的形体,为佝偻病体征之一,病名“龟背”。

  2、保护内脏。人体内脏都有相应的骨骼组成廓或壳加以保护,可以避免外力损伤。如头部有天灵盖(即顶骨)、山角骨(即颞骨)、凌云骨(即额骨)和后三角骨(即枕骨)互相连接成壳,以保护“髓海”。

  3、协同运动。肌肉和筋膜的收缩张弛产生动力,进而促使骨骼的屈伸与旋转等,表现出各种躯体的运动。因此,在机体的运动过程中,骨与骨组成的关节,起着支点、支撑和具体实施动作等作用。

  三、骨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素问·宣明五气篇》“肾主骨。”。在生理上,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故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等,均有赖于于肾中精气的滋养。肾中精气充盈才能充髓养骨。病理上,肾虚精亏,多可以累及骨。如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迟立迟走等,多为肾中精气未充之故;老人骨质疏松,脆弱易折,或骨折后不易愈合等,为肾中精气亏虚之象。

  骨与督脉的关系。脊椎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组成。督脉行于脊内。《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因此临床上补益督脉可以治疗骨髓尤其是脊椎的病。

  四、齿

  齿就是牙齿,主司咀嚼食物,以助消化。齿为户门,食物入口,经齿咀嚼,方可下咽。齿与牙一般可以通称,但有文献称“当门为齿,两旁为牙。”。同一牙齿,古今名称不尽一致。如切齿古称般齿、门齿;单尖齿,古称犬齿、虎齿;磨牙,古称槽牙、臼齿;智牙,古称真牙。

  齿与骨同出一源,齿由骨之余气积聚而成。因肾藏精主骨,故牙齿也是由肾中精气所充养。牙齿的生长、发育、枯槁、脱落,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故有“齿为肾之标。”之说法。牙齿的生长状体与坚固与否,是肾中精气盈亏的表象之一。临床上,小儿牙齿生长迟缓或成人牙齿松动脱落,均与肾精未充或衰败有关。

 

献花(0)

+1

(本文系lh5707708首藏)


顱骨穹窿骨折 =顛頂(骨折)、囟蓋(骨折)、山角骨(骨折)、凌雲骨(骨折)、

正中額骨(骨折)、左天賢骨(骨折)、右天貴骨(骨折)、兩額角(骨折)、

扶桑骨(骨折)、玉樑骨(骨折)、耳門骨,

顳骨下頷窩骨、玉枕骨(骨折)、後山骨(骨折)、壽台骨(骨折)、完骨、顳骨乳突

骨、玉樓骨(骨折)、破腦出血

顖(xìn信):同囟,巅顶前为囟。即现代解剂学上的前囟。婴儿额骨与左右顶骨未团合时,称作囟门,可触及动脉搏动;已合,称作囟骨。

颜:又称庭、天庭,即额部中央。说指左右眉目之间, 一说指面部前中央。

阙:义名印堂, 俗称眉心。两眉之间称阙中;两眉之间微上方称阙上。

眉本:与眉梢对举, 俗称眉头。即眉毛之内侧端。

目窠:眼眶内凹陷如窝状的巢穴,又称眼窝。

目胞:俗称眼胞,现称眼睑。又名目裹,上面称上眼脸,下面称下眼睑。

目纲:纲,或作网,又称眼弦,现称睑缘。即眼睑边缘生长睫毛处。上面的称目上纲(网),或上弦,即上脸缘;下面的称目下纲(网), 或下弦,即下睑缘。

目内眦:又称大眦,即内眼角。

目锐眦:又称小、目外眦,即外眼角。

頞(e扼):俗称鼻梁、山根,现称鼻根。即两目之间,鼻柱之上凹陷处。

王宫:又称明堂骨,俗称鼻柱,即鼻根之下,鼻尖之上。一说指鼻根部。

明堂:即鼻。 一说指鼻尖。

鼻准:又称面王。指鼻尖、鼻头、准头。

(zhuo拙):指眼眶下缘的骨。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上的上颌骨和颧骨构成眼眶的部分。

頄(qiu求):亦称颧,即颧骨,为眼眶外下侧之高骨,或指内鼻旁间的部位。

颃颡(hang sang杭嗓):指上腭与鼻相通的部位,相当于鼻咽部。

颏(ke科):又称地阁,俗称下巴,现称下颌骨体。

吻:指口四周之口唇。一说指两口角。

顑(kan砍):指口旁颊前肉之空软处,俗称腮。

颐(yi宜):口角外下方,腮部前方。

颞颥(nieru聂如):俗称太阳, 现称翼点。眉弓外侧,颧骨弓上方。

曲隅:又名曲角、曲周,俗称鬓角。位于额角外下两旁,耳前上方的发际呈弯曲下垂的部分。

关:耳前核起之骨。

耳蔽:耳前小珠,俗称耳门,现称耳屏。

耳缺:耳屏上切迹。

引垂:即耳垂。

颌:又称铺车。即下頜骨支,为下颌骨的耳下部分。

齿本:即牙齿的根部。

牙车:即牙床。

曲牙:即下牙床。因其弯曲向前,故名。

曲颊:指下颌角部。

颊车:指下颌骨。

舌本:即舌根。

嗌:指食管上口(咽腔),又指喉咙。咽喉部的总称。

颔:颏结喉上,两侧肉之空软处。即下颌底与甲状软骨之间。

玉枕骨:枕外隆凸两旁高起之骨,现称枕骨上项线。

完骨:又称寿台骨。指耳后之高骨,现称乳突。

柱骨:为颈椎的统称。又称天柱骨。

二、躯干部

缺盆:指锁骨上窝。

(kuo括):骨之端称,如胸骨之端。

巨骨:又称缺盆骨,现称锁骨。

两叉骨:指肩胛骨与锁骨相接之处,相当于肩锁关节部。古书称的巨骨穴,在两叉骨间。

髃骨:简称髃。 又名肩髃、肩端骨,俗称肩头。相当于肩胛冈之肩峰突。

肩解:指肩端之骨节解处,现称肩关节。

膺:胸前两旁肌肉隆起处。相当于胸大肌处。

膻中:两乳之间的部位。

骨曷 骬(heyu合迂):又称鸠尾、前蔽骨。胸骨下端蔽心之骨。现称胸骨剑突。

胠(qu区):腋下胁上,是胁肋的总称。

季胁:又称季肋、软肋、橛(jue决)肋。即胁下软肋的部分。

甲:肩胛骨上1/3弯曲突出之处。现称肩胛冈。

肩髆:指两肩及肩之偏后部分。一说为肩胛骨的别称。

(miao秒):季胁下无肋骨之空软处。相当于腹部九分法之腰部。

丹田:指脐直下3寸左右的部位,内与男子精室、女子胞宫所对应。

横骨:指两股之间的横起之骨。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上的耻骨。

曲骨:位于横骨的中央部,现称耻骨联合。

鼠蹊(xi夕):即腹股沟部。

气街:指腹股沟股动脉处。

廷孔:又作庭孔, 指阴道口。

篡(cuan窜):又名下极、屏翳,指前后二阴之间,即会阴部。

下极:指两阴之间, 即会阴部。亦有指鼻根、肛门者。

脊骨:指脊椎骨(脊柱)。又称膂骨,俗名脊梁骨。中医指的脊多从第1胸椎棘突开始,向下数至第4骶椎棘突,共21节。

膂(lu):又称膂筋。指脊柱两旁的肌肉,约当骶棘肌分布处。膂骨指脊骨,一指脊柱之统称,一指第1胸椎棘突 。

胂(shen申):泛指脊柱两侧的肌群。或指髂脊以下的肌肉部分。

腰髁(ke科):指腰部两旁凸起之骨,与今之髂后上棘似。

尻:尾骶骨部分统称。

骶端:又称骶、尾骶、尾闾(吕)、穷骨、撅骨。指尻骨的末节,即尾骨。

三、四肢部

膊:又称胳膊,指肩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一说指上臂外侧面。

臑(nao闹):指肩至肘内侧靠近腋部隆起的肌肉,即肱二头肌部。一说为上臂统称。其屈侧称臑内,伸侧称臑外。

分肉:泛指肌肉。

辅骨:在上肢,指桡骨。亦称上骨。在下肢指膝两侧之骨:内侧的名内辅,即股骨下端的内侧髁与胫骨上端的内侧髁组成的骨突;外侧的名外辅,即股骨外侧髁与胫骨外侧髁组成的骨突。或指腓骨,又称外辅骨。

兑骨:又称锐骨,小指侧臂骨下端之高骨。相当于尺骨茎突。一说指豆骨。

高骨:体表高突之骨的通称。或指大指侧臂骨下端的高起骨,相当于桡骨茎突。

寸口:两手桡侧掌横纹下,桡动脉搏动处。

鱼:大指后侧隆起之肉。其外方赤白肉分界处叫鱼际。亦有称拇指侧为大鱼,小指侧为小鱼。

将指:即第3指。 俗称中指(趾)。

髀(bi闭):指股骨之上端。一说为下肢膝上部分的通称。

髀骨:指膝上之大骨, 今称股骨。

髀枢:指髋关节部。又名髀厌、机。或指股部外侧最上方,股骨向外上方显著隆起的股骨大转子。

髀关:大腿前上端,即股四头肌之上端。

髀阳:指大腿外侧部。

股:膝以上通称股,俗称大腿。

股阴:指大腿内侧部。

鱼腹股:大腿内侧, 其形如鱼腹处。即股内收肌群处。

伏兔:大腿前隆起的股四头肌, 形如兔伏,故名。

腘:膝部后面,腿部弯曲时形成凹窝,并呈现横缝(纹),分别称腘窝和腘窝横纹。

膝解:膝骨分解处, 今之膝关节。

膑:膝前的圆形骨,亦称膝盖骨。今称髌骨。

犊鼻:即膝眼。状若牛鼻之两孔故名。

(hang夯):即胫骨,一说指胫骨之下端。

踹(zhuan专):亦写作腨,又称腓肠,俗称小腿肚。今称腓肠肌。

然骨:内踝下前方隆起之大骨,今称舟骨。

绝骨:外踝之上3寸许,腓骨凹陷的部位。悬钟穴所在。

跗:又称趺或足趺,即足背。

覈(he合)骨:又写作核骨。足第1跖趾关节内侧的圆形突起。

京骨:足小趾本节后外侧突起的半圆骨。即第5跖趾关节外侧的圆形突起。

三毛:足大趾爪甲后方有毛处。又称丛毛、聚毛。

聚毛:足大趾爪甲后方有毛聚集处。又称丛毛。

踵:即足跟部。

赤白肉际:指手(足 )的掌(跖)面与背面肤色明显差别的分界处。掌侧皮色较浅,称白肉;背侧肤色较深,称赤肉;两者交接之处称赤白肉际。

歧骨:泛指两骨连接成角之处。如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肩峰之连接处,第1、2掌骨连接处,胸骨下端与左右肋软骨结合处等。

本节:即掌指关节或跖趾关节的圆形突起。手足指(趾)最上一节,即掌指关节与跖趾关节处,其前方称本节前,后方称本节后。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