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家住剃头铺附近。
天气热了,剃头铺就会支起风扇:
一床悬挂在梁上的小“棉被”,
学徒在剃头铺靠洗头池的那端,
扯动绕过定滑轮连接“棉被”的绳子,
“棉被”被动地荡着秋千,
成为空间一把硕大的方扇在摇动,
温柔的风,随着学徒拉绳的节奏,
从上往下,给店铺里的人送去凉爽。
现在连那种“棉被”风扇的照片都找不到了
在电扇已经进入理发店的初期,
一般居民还无福享受。
一次理发,理发师傅相互调侃:
“老李,今天下暴风雨,
你可以跟老婆那个了。”
炎夏,在通风与隔音俱差的房间,
有儿有女的中年人
“宁肯不那个,也不受那份罪”的想法
大概是比较自然的吧。
夏夜的暴风雨,洒满人间都是爱!
在家用电扇极为罕见的时候,
有理发店的职工夜晚就把店堂的长桌当床,
将桌上的杂物放诸两边的理发椅子上,
铺上席子就睡了,被桌床上方的吊扇吹一夜,
次日,人再没醒来,被“失温症”夺走了魂
老家理发店常见布局,是在上图放长椅的地方放一长条桌
在那贫困的年代,
不要说普通打工一族享受不了电扇。
我二姐与二姐夫,都是九三学社的高知,
但也只买得起一架小座式电扇,
火炉之一的长沙热得不行,
一家人按身高排座次:
外甥、外甥女、姐姐、姐夫。
谨发此照,慰籍心中思念
年晋九秩的二姐看了本文草稿之后,
微信给我发了如下文字:
我对电风扇记忆犹新:我第一次出差去上海,坐火车不舍得坐卧铺,赚取旅差补贴,就为买一台电风扇(30元/台)。
因颖子正准备高考,为了女儿,就完成了我们家第一件家电。
其实它只是比现在随身带的电风扇大一点的台式电风扇。平时吃饭时,我们家四口,从小到大排成一列,享受电风扇的风。其它时候都是供女儿做功课独享。
平时热得难当,就与你姐夫两人对坐,你对我扇、我对你扇。晚上就抱一张凉席,一家人到东塘广场(就是街心花园)乘凉,每家都如此!那时没有私家车,广场的空气没污染,就这样年复一年…
如今车水马龙的长沙东塘,已无乘凉的一席之地
我高中毕业后即下放农场,
从分场到总场往返,
要划蚱蜢舟行三十里水路,
划手常常仰啸:哦嗬嗬……
助力的风真被他唤来了,
清澈的湖水、凉爽的风!
运输队的船老大呼风,
农业队的队长则唤雨:
夏日炎炎,棉田锄草,
田野似蒸笼,汗滴脚下土。
但凡天边出现了渐浓的云,
队长就念叨:
“天上黄鬆鬆,无雨就起风。
起风就下雨,下雨就收工。”
这是大锅饭年代真实的写照。
用铲子翻地的时候,
有人用铲柄支着下巴出神,
队长会善意提醒:
喂,小心莫把下巴撑脱了啊。
改革开放,加入WTO,
物质急速丰富,
大蒲扇不见了踪影,
电扇也被空调取代了。
不过很多人在夏天
只使用空调的制冷功能。
其实,空调还有一种“送风”功能,
当电风扇使用。
“送风”模式下,不制冷,
因此,并不比电风扇更耗电。
笔者推荐使用“送风”模式,须知:
①“送风”模式下,不可设定温度,
室内机及遥控器上显示的温度为室温。
②“送风”模式下,风向可调。
(运用“上下风”与“左右风”调节最佳风向)
③调好风向后,再调最佳风速。
(如上图,我将风速调到80%)
(注意:每次开机,可能需要重新设定风速)
看官不妨试一试“送风”是否好用。
看官是否使用过“抽湿”模式呢?
使用“抽湿”模式有什么好处?
容后唠叨,或可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