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人赣语
2022-11-15 17:46:05
  • 0
  • 0
  • 2
  • 0

南方方言比北方复杂,

而赣语是南方方言中最复杂的。

赣语是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也为中国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主要通行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区,

是该些地区事实上的公用语。

使用赣语的人口在6000万左右,约占中国人口的6%左右。

现在的湖南湖北,有1500多万人是说赣语的。

赣语分布区,江西省内除南部客家人地区,以及九江和上饶城区外,都用赣语,

此外,两湖和安徽也有大片赣语区。

湖南湖北的实力现在确实比江西强不少,文化也比较强势,但是,还有一个事实:

两湖地带大多数人,都是江西移民的后代!

这源于明代和清代的两次江西填湖广,

这两个省有很多江西人集中移民的地区,一直到现在说的都是赣语。

赣语使用人口5500多万,在江西只占3000万,

剩下的大部分都在两湖和安徽,

因为在古代这些地区中,江西确实是最强势的。

现在江西除去较为特殊的九江外,

很少有500年内的移民后裔,皆为本乡本土的人民后裔,

但两湖的人民,很多人祖籍都是江西,这也是“江西老表”的来历。

除了中部地区外,其它地方也有江西话的方言岛。

浙江西部,明末清初有大量来自江西南丰等地的移民到浙西南山区,

导致至今不少村落说江西话;

四川会东县的大桥区,明代随军入川的江西籍士兵也留下了赣语方言岛;

“由于白鹤滩水电站的修建,我县大崇镇万寿宫清代建筑位于淹没区范围内,需进行异地搬迁保护。2021年7月28日,会东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组成督导小组对万寿宫搬迁进度进行督导,期间为施工方解决施工难题,协调群众。”

此外贵州、台湾、广东等,也有少数的江西话方言岛。

而在这其中,有一个地方的赣语方言岛非常特殊!

这就是陕西,在现在的陕西商洛地区,

这个离江西很远的北方地区,也有赣方言分布(当地人称为蛮子腔),

而且人数非常多,竟然有30-40万。

这个方言岛属于规模极大的了,而且也很少见,为什么呢?

因为陕西属于北方地区,

中国历史上从南往北的大规模移民确实不多,多为由北往南的移民,

而且由于陕西属于官话区,移民一旦移到官话区就很容易被同化,

那为何这里会形成规模如此庞大的赣方言地带呢?

先介绍历史,陕西的赣籍贯移民是在清朝过去的,

而且,大部分并不是江西人。

清朝乾嘉年间,伴随人口爆炸,很多地方人口压力极大,

鄂东、皖西南地区的居民大规模移民陕西南部

而这些居民多为明代江西移民后裔,

属于赣语区,当地人说的就是赣语。

根据《商南县志》记载,

全县人口从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5990余

猛增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102299人,

152年间人口翻了近20倍。

于是,赣语就二次传播到了陕西南部的山区,

在官话区中弄了一个极为罕见的南方方言岛。

赣语人口的大致比例,

其中江西本地人只占六成,

这在南方方言中非常少见,

其实也反映出古代江西文化对周边强大的辐射力

那他们的语言为什么没被同化呢?

这是因为这一带本就是无人区,

明清以前汉水上游地区的人口

主要集中在沿汉水及其支流的一连串小盆地中,

广大的秦巴山地则荒无人烟,

正是因为清代人口爆炸

导致很多人口填补了此处,

而填补此处的正好又是赣语人口,

于是这一带的赣方言成了强势方言,

所以250多年里都保留的很好。

也形成了唯一的大规模北方赣方言区。

赣语怀岳片,它与大通片、洞绥片和耒资片

是赣语九个方言片中最特殊的四个:

这四片方言完全不分布在江西,

而是分布在江西的邻省,属于江西话外移后的变体,

其中怀岳片通行于安徽的怀宁、岳西、潜山、太湖

和望江、宿松、东至、石台、贵池的部分地区。

而陕西赣语,便多属于这一片。

目前,在商洛市使用的方言主要包括两类,

分别是主户话与客户话。

主户话即本地话,使用者主要是当地土著居民和于较早前的明代移民至此的“大槐树人”;

客户话下湖话与广东话的合称,由清朝中前期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带来的,

这其中下湖话的使用者称为下湖人,来自湖南省、江西省北部、安徽省南部等地

其中商南有不少人从皖南移民而来。

如今,商南县人口不到23万,

其中17万人说赣语,

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一个赣语县。

湖南赣语主要分布在湖南东部,

包括岳阳市市区、临湘市和岳阳县、平江县和华容县的部分,

长沙市的浏阳,株洲市的醴陵市、攸县、炎陵县和茶陵县,

衡阳市的耒阳市和常宁市,郴州市的永兴县、安仁县和资兴市,

邵阳市的洞口县以及绥宁和隆回的北部。

司马迁《史记·食货记》中有记载: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

而汉代的豫章包括了今天江西的大部分地区,

也就是说,早在《史记》时代,

江西和湖南就被人民视为同一区域,

其语言自然会有密切的相互影响。

湖南古为蛮夷之地,为苗瑶之故乡,人们畏其多瘴,不敢前来定居。

从汉朝至明末千余年间,湖南都是地广人稀,传统的农业未见完全开发。

元末明初的连年战祸,以致“残毁瓦砾,荆榛千里,如一青燐,白骨所在皆然。”

“杀男妇数十万口”,如此惨烈兵祸,使湖南大部分地区田园荒芜,

湖南人口由是大减,乃至于有“弥望千里,绝无人烟”之说。

长沙县志亦谓:“旷土漫衍,人星寥落。”

醴陵“相传土著亦仅存十八户,余皆无复存在。”

不得不招民垦种,吸收临近移民,使之渐渐繁衍。

五代以前,湖南的移民主要来自北方,结果是在湘北形成官话区

五代以后,外省人移入湖南省,多来自东方,主要是江西省

据相关统计,外省人移入湖南者,五代至北宋,江西占十分之九

南宋至元代,江西占六分之五

明代为移民极盛时期,江西籍仍为主体。

清同治《醴陵县志》:“洪武初召集流亡,皆来自他省,而豫章人尤多”,

据近人统计,醴陵县明代从江西迁入的有296族。

《茶陵县志》:元至清代,境内人口迁徙频繁,据66部族谱记载,

其间自赣、粤、闽、浙、皖等地入迁,衍为宗族的有30姓。”

其中赣也是排在首位的。

父老相传的“江西填湖广”之说也算是一个证明吧。

江右人外求发展,是因为江西“人稠地狭”。

邻近的湖南成为首选地之一,

湘中腹地是湖南开发较早的地方,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较大,

湘南湘西又过于偏远,往湖南方向迁移的江右人

便选择了不用长途跋涉而又地广人稀的湘东地带居住下来。

江右移民也带来了他们的语言赣语。

因为江右移民主要集中在湖南东部,

当时的湘东本就地广人稀,移民又是批量聚居,

他们的母语得以保存下来,

湘东由北而南狭长地带的赣语区也就由此形成。

毕竟处于湖南境内,随着时间的推移,

湘语已经在湘东赣语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这又使得今日湘东赣语与江西境内赣语差异不小

 福建赣语

福建的赣语区主要是邵武、光泽、将乐、顺昌等闽北县市。

邵武、光泽、建宁、泰宁也是福建省开发较早的地区,

三国时期是建安郡所属的昭武、绥安二县,

唐代改称邵武、绥城,属建州。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升为邵武军,不久就辖有与今名相同的4县。

明以后一直是邵武府的辖地。

这里立军以来已有1000年历史,

但由于山高水小,交通不便,

长期未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并未真正形成经济、文化中心,

这些便是方言复杂的社会原因。

从西晋到隋代,

这里曾两度划归江西的江州和抚州管辖200多年,

因此他们历来与江西交往较多。

宋元以后,有大量江右人陆续前来定居

这里的方言原属闽北方言,后来逐渐赣语化。

就赣化的程度说,

建宁话最彻底,已极少闽方言的成分,

光泽话和资溪一带的赣方言也十分相近。

邵武、泰宁则保存较多的闽方言成分,但彼此的差异还不小。

除邵武、光泽的方言较为接近外,三片之间还难以自由通话。

由于长期作为府治,邵武话在区内具有一定代表性。

在宋朝以前这里曾经通行闽北语,

南宋时福建闽北发生过多次的农民起义导致当地人口大量锐减,

一些文人描写了当时的惨况:

“前村不复炊烟起,长似清明寒食时”,“江闽五十邑,荆棘五千里”。

在朝廷的奖垦下,江西抚州、信州一带的人

大规模向福建闽北移民,填补当地的人口空间,

严灿在《兵火后还乡》中写道:

“旧时巷陌今谁住,却问新移后来人”。

这“新移后来人”便是翻过武夷山的赣东人。

这些定居者大体按路程的近远而递减,

邵武军最多,南剑州所属的将乐、顺昌其次,建州所辖的西片崇安、建阳又次之。

《福建省志》将这次移民称之为“第二次江右人入闽”。

迁入闽西北的赣东人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当地土著,

决定了当地语言必然被外来语系赣语取代,

其中和江西连界的建宁、光泽赣化的最彻底。

其东南部的顺昌、将乐、明溪三县则沦为赣语和闽语的过渡区。 

赣语是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在语言学上是指分布于江西赣北、赣中、赣东、赣西以及湖南东部(包括洞口县以及绥宁和隆回的北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西北部具有较大相似性的一种语言,包括近一百个县市,使用人口约5500万,是汉语八大语系之一。

赣语历史十分悠久,还保留着许多远古时的印记,比如“站”是普通话中最普通的词汇,而赣语族群却说成“企”,商周时的华夏族就是这么说的。“企”的甲骨文和金文描绘了一个侧立的“人形”,特别强调了“脚掌”,生动的表示了“站立”的意义。后来随着隶书的出现,“人”和“企”开始分离。在“企鹅”一词中,“企”字任然保存了古义,说明它不是普通的鹅,而是站立着的鹅。

其实早在西汉时期,赣语就已经开始初具规模了。

赣语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是秦汉时期,

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由于经济政治上的需求,

组织了一系列、强制性的人口迁移。

而从这时候开始,赣语由此开始茅芽。

在两晋南北朝的270年中,出现了7次南下移民的高潮

这时候的赣语也形成了一种新的汉语方言。

安徽赣语

指分布在安徽境内的赣语。

根据1997年出版的《安徽省志·方言志》 第三篇《皖西赣语》所列示。

安徽的赣语区主要是

皖西大别山南麓和沿江两岸的怀宁、岳西、潜山、太湖、

望江、宿松、东至、石台、贵池西部及东南角等八个市县。

在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

安徽赣语被划分为赣语怀岳片,以宿松话为代表

湖北赣语

在湖北的东南,靠近江西的咸宁,大冶、阳新,梁子湖讲赣语,官方称为大通片。

湖北东部的武汉市黄陂区、新洲区、孝感、黄冈讲江淮话,官方称为黄孝片。

赣方言

https://www.maigoo.com/citiao/220210.html

作为方言界的一大巨头,为什么江西赣方言能够纵横赣皖鄂湘闽浙?

提起江西,很多人会想到景德镇,想到那美轮美奂的瓷器,也有人会憧憬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迫切想瞻仰初唐才子年仅14岁写下千古传颂佳篇的地方。或许,你也是其中之人。

不过真要踏上景德镇,或者滕王阁的所在地南昌,你会发现你又碰到了一种新的方言。

在景德镇和南昌通行的方言是赣方言。

赣方言也可以叫做赣语,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最少的方言之一

它虽然以江西的简称“赣”来命名,却并不等于江西话,

并不是所有的江西人都说赣语,

江西人除了说赣语以外,还有人说客家话、吴方言和江淮官话。

赣方言主要流行于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湘东和闽西北。

在湖北省的东南和安徽西南的一些地方,

你碰到有人在用自己的家乡话交谈,

也会觉得他们的话语与赣语非常相似。

江西省内通行赣方言的地方一共有60多个县市,除了南昌和景德镇城区以外,还有萍乡、宜春、抚州、新建、安义、靖安、奉新、高安、宜丰、铜鼓、新余、清江、丰城、进贤、东乡、临川、金溪、资溪、南城、黎川、崇仁、宜黄、乐安、南丰、新干、峡江、永丰、吉水、吉安、泰和、永新、莲花、安福、宁冈、遂川、万安、波阳、余干、万年、鹰潭、贵溪、余江、弋阳、横峰、铅山、乐平、永修、德安、星子、都昌等地。

湖南境内通行赣方言的地方也有十几个,他们是临湘、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酃县、桂东、汝城、常宁、资兴、安仁;

福建省境内通行赣方言的地方则是邵武、光泽、建宁和泰宁,

湖北境内通行赣方言的地方有通城、蒲圻、崇阳、通山、阳新、咸宁、嘉鱼和大冶,安

徽则有望江、东至、宿松、怀宁、太湖、潜山、岳西、桐城等地方说赣语。

细细数来,赣方言也并不是一个“小”方言。

赣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七个部分:

1.以南昌话为代表的昌片,通行于南昌和高安地区。

2.以宜春话为代表的宜片,通行于宜春、新余地区等。

3.以吉安话为代表的吉茶片,通行于吉安、井冈山地区和湖南省的茶陵、攸县、酃县。

4.以抚州话为代表的抚广片,通行于抚州地区。

5.以鹰潭话为代表的鹰片,通行于鹰潭贵溪、乐平和景德镇地区

6.以赣县话为代表的赣南片,或称赣州片,通行于江西赣南地区。

7.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片,通行于福建西部的汀州地区。

这之中最重要的是南昌话,赣方言主要通行于江西境内,南昌作为江西省会,其地位重要不言而喻,因此南昌话向来被看做是赣方言的代表

与其他方言相比,赣方言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他与周边方言的联系较为密切。

赣方言的老家江西,北有湖北、安徽,东有浙江、福建,南有广东,西面是湖南,分别与北方官话、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等接触,用初唐才子王勃的话说,“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交通地位重要,因此赣方言的独立性较小,深受周围方言的浸润。因此,也有人将赣方言与和它关系密切的客家话和闽方言连同称呼,于是有了客赣方言和闽赣方言之类的名词。

赣方言与客家话的关系尤为密切。

客家人说话喜欢用“牯、嬷、公”表示动物性性别,

并喜欢采用倒置次序,如说“鸡公”,“鸡嬷”,“牛牯”,“牛嬷”。

而说赣语的人说“鸡公”,“鸡婆”,“牛牯”,“牛婆”。

分别用“牯、婆、公”来表达动物的性别,虽然也有采用与普通话一样次序的,但大多也是表示性别的词汇在后,与客家话非常相似。

不过,赣语和客家话毕竟不是同一个方言,赣语也不是客家话的复制,

赣语与客家话在说话人用词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江西人说话,在表达否定意思的时候,习惯用用“不”,与北方官话相近,如“布洗(不是)”、“布壳以(不可以)”,客家人说话更习惯用“毋”,江西人的“布洗”客家人表达出来就成了“毋是”,“布壳以”成了“毋可以”,表达方式与闽、粤方言相近。

当你到江西朋友家里做客,他拘礼让客时会说,“请吃饭吃茶”,如果插上翅膀,你飞到客家人家中吃饭,客家人则会客气说,“请食饭食茶”。

有做考究功夫的人认为,赣方言和客家话同出同源,今天的不同是成长不同造成的。

还有人说,现在说赣语的人和客家人多有血缘上的亲密关系。

作为两兄弟,赣方言和客家话都源自古代北方话,江西是四通八达之地,

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这里中转,中转出去到闽粤赣边区的人,

说话受到当地人影响,在保留大多最初元素的基础上成了客家话。

没有中转出去的人受北方汉语和吴、湘方言的影响,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赣方言。

赣语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没有浊音,喜欢用气发音,对什么都要吹口“仙气”。

一个人在吃桃子的时候,当有人问他吃得什么,他说吃桃子,这个“桃”字在他用普通话说来,是一个比较短促、用力的“tao”音,而赣语人说来偏偏从口腔里送出一股气来,发一个较长的“tuo”,近似普通话中“脱”音。也许这一口“仙气”,可以使“桃”字成为“仙桃”吧。

类似地,赣语人发“陪伴、停电、存在、沉重、强健”之中的“伴、电、在、重、健”音也习惯用送气清音。

赣语还有一个人所共知的发音特点。

江西人喜欢称呼别人为“老表”,也常常被别人成为“老表”,于是有“江西老表”的称谓。曾经有人和“江西老表”比赛说绕口令,说了两个段子

一个就是“黑灰化肥”,其内容是“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

一个是“四十和十四”,其内容是“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结果江西老表将第一个说成了“黑发灰花飞会挥花,飞发肥挥花会花黑”,

将第二个说成了“细和斯,细丝和斯细,斯细和细丝”,大家大笑。

江西“老表”很无辜,很无奈,说“家乡口音,我很无奈啊”,

结果大家笑得更厉害,原来他将“我很无奈”说成了“我很无赖”。

实际上,江西人说话人所共知的特点之一就是

“h、f不分,所以“灰、飞”不分,

“s、sh”不分,所以“十、四”难分,

“n、l”不分,所以“奈、赖”往往同音。

如同其他具有时间积淀的方言一样,赣方言也保留了许多古代的词汇,

如称“白天”为“日上”,称“谈话”为“话事”,称“多少”为“几多”,称“脏”为“腌臜”等等。

江西人说话喜欢用“几”字表达,赣南山歌有句

“哪人敢称山歌精哪,问你天上啊几多星?问你河里几多水哟,问你世上呀几多人啰”,

连续说出了三个“几多”。

有人说,只要听到一个人形容别人的好处说“不晓得几好”,

形容别人的外貌用“几好看”,

询问时间的长短用“几久”,

那么,这个人十有八分是江西人了。


晋,中古汉语对古粤语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在赣北区初步形成客赣语前身

唐,中古汉语对古粤语进一步影响,同时在赣南区形成客赣语(祖语)

唐末,客赣(祖语)开始形成独自特征,同时客赣(祖语)对粤语继续影响

宋,有《广韵》记载的粤语形成。客家话和赣语,基本形成、密切相关

元明清,赣、客南迁,带去客家话、赣语,同时各自与粤语、闽相互影响

现在,客家话和赣语最相似,粤语其次

客赣关系联系紧密,相似甚多

《江西境内客赣交界地带方言研究综述》

角度一:现代历史考察得出,形成差异原因

粤语受古南越语影响更多,历史上属于南越国,时期秦汉

从历史、地理来说,

粤语的初步形成由古南越语产生,

在受中古汉语、前赣北语、前赣南语一直南下影响,

在唐末宋时,形成宋代《广韵》记载的粤语

客赣语,在唐末宋时形成,同源自前赣南语(南朝通语),

地理上,明显的分布江西内,东南交界,形成众多客赣语交汇的地方

角度二:现代古汉语研究得出,赣语与变化的亲疏关系

角度三,见照片

为什么有人说,江西内地方间相互听不懂对方

因为受许多其他方言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类情况很常见,

但同属一个语言区内分片大多都是通同的。

在地理上,在湘赣交界处,湘赣语影响,在北边与湖北的西南官话影响,

在东北受徽语、吴语影响,在东南与客家、闽语相互影响,在南部与客家和粤语影响。

这是地理上看的出来的,也符合历史逻辑。

个人推崇以南昌话为主的赣方言

(因为之前的学者对南昌话研究深刻、丰富,便于作为比较其他赣语区片的模版)

赣语可分为九片语片。

赣语以南昌话、抚州话、宜春话等为代表。

赣语内部各方言之间的互通程度较高。

赣语一般有4-7个声调。

赣语南昌话共有19个声母,韵母可分为“开韵尾”、“闭韵尾”、“促韵尾”三类,共67个韵母。

—百度百科

江西不同地区,无非个别词语、声调不一样,

但声韵母近乎保留,明显区别于周围语系,大同小异,

赣语区高度互通,之间的学习成本近乎为0。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