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旅行也好,
看别国照片也好,
我发现,
国外没有那么多人戴近视眼镜。


摄于日本镰仓。当然,一、两张照片并不能说明什么
不是他们都戴了隐形眼镜,
是吾国近视率太高!
据科研调查的数据,
六十年前,中国人口大约有10%-20%的人近视,
到了2015年中国的青少年中近视的比例高达90%。
的确,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
(素质教育,喊了多年)
在校学习时间,越来越长!
(衡水、毛毯、黄冈……
怎么管理的,知道吗?)
不住校的,急急回家,
三扒两口,吃完晚餐,
打开书包,埋头作业!
“眼睛疲劳了,自然近视就多咯!”
这是一种看似十分合理的想当然!
但是,科学要靠数据说话:
上海初中生平均每周花在家庭作业的时间是14小时,
而美国同年龄孩子是6小时,英国则只有5小时。
这跟这三个国家青少年的近视比例相吻合。
这是否充分说明:
孩子们花在教室内的时间越多,
这个国家孩子的近视比例就越高呢?
2007年,美国搞了一个青少年5年近视发展变化的研究。
发现读书或用电脑的时间都跟近视的关系不大,
而对近视造成最大影响的,除开遗传因素之外,
就是青少年每天花在户外阳光下的时长。
结论是否科学,需要多次重复实验验证。
一年后澳大利亚的一项追踪四千名儿童的大型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待在室内越长的孩子近视的比例越高——
那些习惯室内运动的孩子,虽然看书时间少,运动时间多,
但他们的近视率与只待在图书馆与教室看书的同学相差无几。
这说明近视率与是否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与否关系不大。
下面是重点发现:
待在室外的孩子,哪怕不运动,
比如只是在室外看书,或者野餐,近视的比例也下降。
而这些在户外活动的孩子们即便花在书本或计算机上的时间跟待在室内的孩子一致,
近视比例也大幅下降,
再次提示影响近视发生率的关键是户外,
而不是看书或看电脑的时长。
这些研究都提示,
预防近视关键的是暴露于户外光线下。
是否户外运动时,眼睛看得远,有利于减少近视率呢?
科研人员继续研究:
对于动物来说,比较好控制一些相关因素。
2009年德国的研究人员用鸡做的实验显示,
接近于户外光线强度的光照有显著的保护视力的作用。
其他用猴子做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说法。
动物实验显示:光线才是降低近视率的主要因素。
户外光线有助降低近视率的原因何在呢?
是否光线刺激眼睛视网膜的多巴胺的分泌,
多巴胺又起到了抑制眼球变长呢?
2010年德国科学家用鸡做实验:
给鸡注射抑制多巴胺的药物,
即使用户外光线照射也不能有效减少鸡的近视率。
下面再看看增加户外活动能够减少近视率的例子:
2009年德国与中国学者合作的研究,
让广州参加实验的一年级小学生每天下课后增加40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
追踪了3年,结果发现:
与对照组的孩子们相比较,
这些被强制户外活动的孩子们到9岁的时候,
近视的比例是30%,而对照组孩子的比例是40%。
显示短短40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就显著降低了近视比例。
2013年台湾学者做了一个实验:
参试的孩子们被强制要求每天在户外活动大约80分钟。
一年后发现,这些孩子近视的比例是8%。
而同年龄对照组的孩子近视比例是18%。
所以,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法——
是让孩子们多在户外活动,
让眼睛暴露于自然光线下!
有学者言,最能保护视力的户外光线大约需要至少1万勒克司的光线强度。
1万勒克司大约相当于一个戴着墨镜的人在夏天户外的树荫下所看到的光照强度。
而阴天户外的光线要低于1万勒克司。
而室内即便灯光通明,
也只大概有500勒克司的光线。
(本博:难道室内光线不能提高到1万勒克斯吗?
人受光照产生的多巴胺与光线强度以及光的组成成分的关联又如何呢?)
吾国青少年,在校期间,
上下午各一次“为革命保护视力”
花费几分钟的时间做眼保操!
“要是不做眼保操,
近视率还要高!”
我对此深表怀疑,
因为做眼保操的,
地球上,仅一国而已。
中国学者是否设计实验探索过
眼保操的功过?
我看眼球的解剖图,
眼球的血管与神经
像显像管尾部的电线
束成一束通往颅内,
在眼眶之外按压某几个地方,
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美国芝加哥瑞柏中学某届毕业生的毕业照中,戴眼镜的很少

适逢课外活动时间,我参观该校。好几拨橄榄球队在训练
相关内容参看南方周末文章《90%的中国青少年近视,这个原因你很难想到》(原创: 吕洛衿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