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素质,要拔高一些才好
2020-01-30 13:29:39
  • 0
  • 0
  • 3
  • 0

杀灭什么上的新冠病毒呢?

是人、是衣物、是餐具?

(懂的人知道人会被烫坏,

但不懂的人,会用电吹风对着

颜面、手掌吹呐!)

如果是100℃,也要30分钟吗?

这位拟稿者的语文与逻辑,

是谁教的呢?

再说一位著名医疗专家的非科学思维

他是首位被新冠感染的专家,

他是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的成员,

国家级的!

这位专家的谬误在于:

多种药物、多种手段一起上,

到底是这个药的作用,

还是其它药的作用,

还是多药综合作用的效果?

还是其它措施的效果?

还是药物与措施的共同作用的效果?

他怎么能说这个药

对他很有效呢?

即便是他只吃了这一种药,

也不能在短时间内证明

这种治疗艾滋病的药

在治疗他的新冠肺炎中起了作用啊!

因为有的病,不吃药也会好的呀!

(事实上,新冠肺炎,不吃药也会好。

到目前为止,治疗新冠肺炎的药还在研制中.

医生对新冠肺炎的治疗,

一是支持氧气的吸入,

二是对症治疗局部的病变。

然后期待病患的免疫力慢慢恢复

从而战胜病魔。)

从逻辑上来说

在没有证明这种药对他的病有效果之前,

“吃药”与“病愈”这两者之间,

只是一个时间先后的关系,

并不构成因果关联。

由此看来,这位专家的逻辑

与悬铃济世的郎中差不多。

作为医学专家应该知道:

一种新药的研制,

该是多么困难。

如果药效能这样确定,

那新药的研发成本就太低了。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见【附录 】)

艾滋病药治好了新冠肺炎的消息,

被一些媒体编辑鼓吹成“好消息”,

又被瓜众奋力转发,

在网络上不胫而走无翼而飞。

不过,在正规的报道中

在所有新冠的治愈案例中,

至少目前,不见一例!


【附录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新药的发现(Drug Discovery)

1.药物作用靶点(target)以及生物标记(biomarker)的选择与确认

2.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的确定

3.构效关系的研究与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4.候选药物(candidate)的选定

临床前研究(Pre-clinic toxicology studies)

1.化学、制造和控制(Chemical Manufacture and Control, CMC)

2.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PK)

3.安全性药理(Safety Pharmacology)

4.毒理研究(Toxicology)

5.制剂开发

临床研究(Clinical studies)

Ⅰ期临床试验

Ⅱ期临床试验

Ⅲ期临床试验

新药申请(New drug application, NDA)

批准上市

IV期临床研究(药物上市后监测)

新药研发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当然也是高回报的行业。研发周期长,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密切配合与协调。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