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那北方馒头的味道
2018-08-23 10:15:13
  • 0
  • 0
  • 11
  • 0

半个世纪前的八月

经历了文革、大串联、复课闹革命的学生们

在学校焦虑地等待“面向何处去”。

政策下来了:

(六六、六七高中以及初中

共四个年级的学生)

四个面向——

农村、农场、工厂、矿山

农村户口的同学

几乎无例外地回到老家

(他们很快结婚生子

恢复高考以后,

大学我所在的那个班,

农村户籍的同学中,最多的生了四个孩子)

家庭成分好的、城市户口的同学大多分到工矿,

成分差的大多去了农场。

我与五十来个同学

(有高中也有初中)

被分配到九江县的一个水产养殖场。

我们几个同学分到了离总场有15里水路的

一个叫做大山的分场,

(湖中的一个可以居住的岛屿,

另有一个不可居住的小岛叫小山。

大山在文革期间改名红山)

过着半农半渔的生活。

(岛附近有两个沙洲可农作)

32年后带女儿去探访下放的那个岛,途经沙洲摄大山

后来

中央气象局五七干校

选大山作为校址。

我们十几个知青

就在五七干校的食堂搭伙食。

(毛竹搭的食堂,就在湖边)

每餐主食有米饭有馒头

我们知青,绝大多数是南方人

但却喜欢吃他们做的北方风味的馒头

馒头,近乎半球形状

用老面发酵

每个馒头都要揉蛮长时间

揉的过程还要呛干面粉

这样的馒头嚼劲十足

浓郁的麦香味

越嚼越甜

我们学着那些下放干部

一手抓一个或两个馒头

一手端一碗羹汤

蹲在湖边

或者坐在渔船的船帮上

享受美食

(下雨或者太阳太大

就端回宿舍吃)

吃完了就舀湖水洗碗漱口。

(那湖水,直接可以喝)

毕竟我们那个分场太小,

容不下许多下放干部,

生活所需长途运输多有不便。

冬天来临之前

他们就撤到其它地方去了。

我们仍然怀念那北方的老馒头和羹汤。

曾经给小岛带来城市热浪的五七干校与知青,后来一点痕迹都找不到了

现在,也偶尔吃馒头

大多是用发酵粉发的

松软、甜,

然而却少了嚼劲、少了麦香。

怀念中央气象局五七干校的北方馒头

也勾起了对干校人物的怀念。

印象深的有仨

一个个子不高但相当壮实

圆圆的脑袋,嘴边一圈胡子,

很北方的样子,却是苏州人。

此人情绪相当稳定

极少言谈;

(事实上,

干部们与当地老百姓以及知青

尽量避免接触,倒是

厨房的大师傅少有忌讳,

不过似乎也不怎么瞧得起从小城市下放到

这偏僻水乡的知青)。

还有一个被干校同学称为“麻交杨”的

大学毕业分配到气象局不久就下到干校

他新婚的妻子给他写信

几次将“烦交杨某某”写成“麻交杨某某”;

再有一个,来干校看望父母的小伙儿

初中还没毕业,个头却不小,

他的名字叫蒋瞬

我们夜晚荡着小渔船聊天,

他含混其词地说一些他在北京看到的似是而非的东西。

他让我用手摸他的肱三头肌,

他参加过拳击训练,

经常要练习用肱三头肌迎击对方的拳头,

所以那块地方特别结实。

蒋瞬的一颗门牙缺了一个三角

那也是拳击留下的。

随想随记,

谨以此文,

纪念一下知青50周年。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