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移民资料 筷子地名
2023-08-10 10:42:49
  • 0
  • 0
  • 1
  • 0

“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 ,“麻城孝感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说,就像山西洪洞大槐树一样,麻城孝感是移民中转站。

一说,是冒籍。

据研究,“自称祖籍麻城孝感的四川人祖籍并不一定就是麻城孝感”,“麻城孝感现象”的本质就是冒籍,绝大多数自称祖籍麻城孝感的都是冒籍。

冒籍本是在权衡了风险和利益后采取的权宜之计,但后来局势失控,导致冒籍现象延续下来。

当然,“冒籍保命”的推论要成立,必须在行为的基本要件和关键环节上拿出证据或者提出符合逻辑的推导。

光绪《麻城县志前编》之“疆域·乡镇” 载:麻城县在“明初分四乡,曰太平、曰仙居、曰亭川、曰孝感,统一百三十里。成化间并为九十四里,并孝感入仙居为三乡。嘉靖间析太、仙二乡二十里入黄安,止七十四里。”(注:此处之“里” 为里甲,110户为里,里分10甲)孝感乡在明初即见记载,至成化八年裁撤并入仙居乡,作为建置和地名在明代虽只存在百余年,然其影响却延绵数百年。

首先是行为主体的问题。亦即谁冒籍的问题,是清代移民还是明末土著?

在诸多研究中,陈世松先生的《“麻城孝感乡现象”探疑》较为全面。他给我们提供了三条证据:一是清初流民最先被招辑定居;二是“查川省孑遗,祖籍多系湖广人氏……所以见存之民,祖籍湖广麻城者更多”;三是明代从其他省份迁入四川的“旧家”存在冒籍湖北的现象。由此可见,清代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不是冒籍的始作俑者,也不是必然参与者。而且清代已无麻城孝感(据陈世松著孝感乡“仅仅存在于明代中期”),清代移民不可能率先、主动地冒籍该地。证据和逻辑都表明,冒籍一定是明末四川原住民所为。

其次是冒籍的动机问题。

有可能在张献忠及其下属入川后屠杀四川人时,对湖北籍人网开一面。在这种情况下,冒籍湖北就成为四川人保命的必然选择。

至于冒籍地最后选中麻城孝感,既有一定偶然性,也有逻辑必然性。资料显示,张献忠曾经两次进占麻城,在此招兵且作战顺利、实力得到扩充,麻城对他而言颇有些“福地”的意思。因此对祖籍麻城的四川人手下留情。而据古籍可考,四川人中确实有明成化八年(1472年)前的麻城孝感移民,他们如实报籍,通过了核查,得以幸免。于是,“祖籍麻城者可免死”和“冒籍麻城只能冒籍孝感”的说法便不胫而走,在四川人中间悄然传播。人们为了活命,纷纷冒籍麻城孝感。

再次是后果问题。亦即冒籍的后续发展和影响。

张献忠不杀麻城人的说法在四川人中传开,人们便开始隐瞒原籍,谎称祖籍麻城孝感。为防查验,人们还可能把家谱、碑刻匿藏或销毁。当时可能他们并不想把实籍一直隐瞒下去,也许还想着天下太平后恢复实籍。但紧接着更多的灾难接踵而至,大量四川人沦为难民,长期逃亡,流浪,无法安居,恢复不了原籍。且流亡过程中,对真实祖籍有记忆的老人大多颠沛流离而死,剩下的年轻流民很可能就按照被灌输的记忆,承认祖籍是麻城。

顺治十六年(1659年)后四川逐渐安定下来,清政府安顿流民,第一批被安顿的流民大都报籍麻城孝感。官府见这么多人都祖籍同一县乡,起初是不太相信的,但因为蜀中初定,百废待举,地方政府没有精力彻查此事,就认可了流民们的报籍和解释,也照着这种说法给朝廷交了差。

至此,冒籍麻城孝感的真相已现轮廓。

黄州城胜利街与赤壁大道之间,有一条筷子巷——黄州著名的饮食小吃街。

在数百公里之外的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象山南路与孺子路交界之地,也有一个名气很大的筷子巷。

它只有几百米长,三五米宽,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小巷子,但它有两大特点,一是此地名在历史上几百年来没有改变过,二是它是中国“江西填湖广”移民潮的发祥地之一

据考证,二者之间有关联,而维系这种关系的,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移民潮。

同时,在湖北很多地方,每年祭祖都离不开“筷子”。祭祀时,有的用全猪,有的用猪头,也有的用猪脖子肉或只用一块豆腐,相同的是,都会在上面插一根或两根筷子,头朝向东南方的江西,以寄托对祖籍地筷子巷的怀念。

......

“筷子巷”经常出现在很多姓氏的族谱上,络绎不绝赶来寻根的朋友更是会说道“先辈是从筷子巷迁出来。”

筷子巷,中国古代十大移民集散地之一(《中国移民史》(1997年出版)及诸多历史文献的记载),明朝初年从江西从南昌迁徙的移民,最后一站就是筷子巷

南昌筷子巷的得名,有3种说法。

一曰:小巷长而窄,形似筷子。确实如此,靠象山南路一端稍宽,靠上塘塍街一端更窄;

二曰:希望早生贵子、快生贵子,是以“快子”谐音叫“筷子”;

三曰:小巷住户多为富商土豪,希望子孙科举高中、快着紫袍,于是把“快紫”叫作“筷子”。

筷子巷地位之所以重要,那是因为当年,“鄱阳筷子巷、瓦屑坝”与“南昌筷子巷、瓦子角”以及“吉安府泰和鹅颈丘”,共同构成了“江西迁湖广”的三角形移民转运中心

于是,“筷子”便成了当初江西移民后人根源的记忆符号。这也是为什么在黄州也有筷子巷,这也是不少湖北地区祭祀时少不了“筷子”的原因。

魏源《古微堂外集》卷六《湖广水利记》记载:“当明之季世,张贼屠蜀民殆,楚次之,而江西少受其害。事定之后,江西人入楚,楚人入蜀。故当时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之谣。

时间回到六七百年前,湖广及部分地区因战乱而遭到毁灭性破坏,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后为进一步巩固统治。于是,在经历宋元鼎盛的江西变成了移民的重要之地

据资料记载,此次移民主要出自今南昌、丰城、九江、德安、景德镇、乐平、鄱阳、余干、吉安、泰和等地,也就是明清时期的饶州、南昌、吉安、九江四府

期间五十年来,共实施了八次大规模移民

据《中国移民史》记载:元末明初年间,单是湖北的移民数就达180万人,其中约130万人是从江西迁入。

这就是至今流传于湖南、湖北、豫南民间的“江西填湖广”。

▲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路线示意图

瓦属坝移民是政府行为,为方便移民的组织工作,故选定距都阳即烧饶州府政治中心都阳县治附近的瓦刷坝为移民集散地。瓦属坝属于都阳四面环水的立德乡(今莲港乡),是该乡离府治最近的港口,为都阳湖地区的水遮交通枢组。江西移民到达被水路封闭的立德乡之瓦屑坝集中,既能防止移民逃离,又便于官府来往府城加强管理及办理移民手续,而且方便向外输送。瓦属坝党着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年江西移民的起点。

百家号/楚秋说江西引自膏制基《移民起点

久而久之,移民后裔遗失了许多江西故土记忆,唯有瓦屑坝、筷子巷作为移民集屑中迁移之地,深深扎根移民后裔心中,书写在家谱族志中。

所以,瓦屑坝、筷子巷等作为移民的标志性名称,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永恒的族群记忆。

江西有六个筷子巷

▲ 南昌筷子街35号

很多家谱关于“筷子巷”的描述存在不同,所以之于“筷子巷”具体在哪,众说纷纭。

据考证,在江西有6个筷子巷。“筷子巷”不仅南昌有,丰城市、鄱阳县、分宜县、余干县、永修县也各有一条筷子巷。

这些“筷子巷”都处于赣江中下游及环鄱阳湖地区,即“江西填湖广”最大的人口迁出地。大致也符合这次大迁移的主要范围地。

▲ 曾经的南昌筷子巷街道

▲ 曾经的南昌筷子巷农贸市场

▲ 曾经的南昌筷子巷街区

南昌筷子巷(南昌府筷子巷),也就是现在的南昌筷子街,曾为名门富贾聚居之地,并与“瓦子角”相距仅500米。

鄱阳筷子巷(饶州府鄱阳莲湖筷子巷)曾是鄱阳的商业中心,因这条街以蔑器闻名而得名。现如今巷子(鄱阳城解放街八十余条古巷中最有名的)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城市街道。

饶州府的三街十五巷(筷子巷、鲜鱼巷、夹积巷、大巷口、景德寺巷、水巷口等)中就有筷子巷。

与赣移民可能有关的“筷子”地名:

江西(共6个)

南昌筷子街、景德镇有筷子弄

临川、永修、余干、鄱阳有筷子巷。

与赣为邻的鄂(共5个):

武汉武昌筷子巷、武汉新洲筷子街

黄州筷子巷、黄梅筷子街、鄂州筷子街。

与赣为邻的湘(共3个):

长沙、湘潭筷子巷,宁远筷子源。

与鄂为邻的豫、渝、川、陕(共7个):

河南光山筷子巷;

重庆渝中、新津筷子街,巴县筷子巷;

四川大邑筷子街、什邡筷子街;

陕西安康筷子铺。

与湘、赣为邻的粤(共5个):

广州筷子街、佛山筷子街、顺德筷子街

当年属于广东的北海有两条筷子街。

当年以流民多著称的上海闸北有筷子巷。

香港、澳门也有筷子(街、巷)


以下摘录自《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筷子街赋碑:碑-重庆市渝中区

筷子街遗址:事件纪念地-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

筷子塘: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筷子塘: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

筷子塘:地片-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

筷子塘:地片-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

筷子坪塘: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

筷子冲:地片-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

筷子冲:地片-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

筷子梁:地片-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

筷子巷:区片-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

筷子街小区:城镇居民点-重庆市渝中区

筷子街小区:城镇居民点-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

筷子街小区:城镇居民点-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

筷子街小区:城镇居民点-重庆市渝中区

筷子街小区:城镇居民点-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

筷子铺:农村居民点-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

筷子坪:农村居民点-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

筷子源:农村居民点-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

筷子坡:农村居民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

筷子坪:农村居民点-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

筷子街:农村居民点-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

筷子咀:农村居民点-四川省自贡市荣县

筷子箐:农村居民点-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

筷子滩:农村居民点-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

筷子厂:农村居民点-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

筷子桥:农村居民点-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

筷子铺:农村居民点-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

筷子布呷:农村居民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

筷子沟:农村居民点-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筷子街:支路-重庆市渝中区

筷子街巷:支路-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

大田筷子河路:支路-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筷子坪-张蔡庄线:乡道-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


筷子脊:山-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

筷子岭:山-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

筷子梁:山-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

筷子顶:山峰-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

筷子形:山体-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

筷子崠:山峰-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

筷子桥:桥梁-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

筷子形:山体-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

筷子湾:山谷、谷地-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

筷子岭:山-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

筷子夹春:山谷、谷地-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

筷子冲:山-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筷子山:山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


筷子洲:公园-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

筷子堤、筷子湖:武汉武昌

筷子堤:河堤-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

羊路筷子围:河堤-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

筷子滩码头:河港-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

筷子篓水库:水库-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

筷子滩渡口:渡口-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

龙岗筷子围:河堤-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

筷子桥:桥梁-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