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人要用筷子吃饭?
2018-02-05 12:35:12
  • 0
  • 0
  • 21
  • 0

【賢禮出品】

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

就发明了筷子,

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

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

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

真是高明极了。

这是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的。

筷子是最简洁的食具,

​也是最精细的食具,

能够剔除淡水鱼的细刺。

以刀叉匙是无法做到的,

这也是欧美人

不食淡水鱼的​原因之一吧。

筷子出现的时间,

比李政道说的​时间更早。

早在商朝

先民已经用上筷子了。

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

出土青铜筷子接头6个。

这3双筷子用青铜管为头

以竹木棒为柄组合而成,

这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筷子。

         示意图,并非殷墟出土

《韩非子 喻老》:

昔者纣为象箸

纣王用的是象牙筷子呐!

更早在江淮东部

龙庄新石器时代遗址

出土了42根骨箸。

将筷子称为中国第一大发明不为过

但是为什么筷子这一伟大发明

没有像“四大发明”那样传遍世界呢?

(“四大发明”,源自一个叫做李约瑟的老外)

这必须从食物的构成找原因吧?

以肉食与面包为主的民族

筷子显然是不适用的。

那么,我们的先民吃什么呢?

《礼记》:

“以土涂生物

炮而食之”——

将谷粒用树叶包起

糊上泥土放入火中

……

用树枝拨动泥团

使受热均匀,

两根棍子比一根更好用吧。

还有从陶罐的沸水中

取肉块

不好直接用手去抓吧。

渐渐地

最原始的筷子诞生了。

其实

先民也用刀叉进食的。

河姆渡发掘出的“骨匕”

就是餐具

(当然也具有凶器的意义)

早期的“匕”

可以切割与刺

也可以当勺子舀

“先主方食,失匕箸”

(匕箸:汤勺与筷子)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匕,后来脱离了食具的队伍,

彻底加入了凶器的行列。

荆轲图穷匕见刺秦王。

我们可以在“如丧考妣”中

寻找“匕”曾为餐具的根据:

“妣”亡母之谓也,

字源在甲骨文中为“匕”(餐具)

妣=在厨房劳作的妈死了

在考古中

还发现了骨制的叉

       

(肯定不是用来食谷子的)

这就是说

筷子与刀叉

都是我们先民的餐具。

为什么后来刀叉退出了餐桌

只剩下筷子了呢?

原因也许是:

随着农耕的发达

先民吃谷子的机会

比吃大块肉的机会多

且越来越多了。

商周的黍稷,

春秋战国的粟菽,

都是那时的主食吧

周天子的膳食据说:

食用六谷,膳用六牲

饮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

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

周礼规定周天子日常饮食

有九种必备肉菜

(天子九鼎是也)

然后往下

诸侯七、大夫五、士则三鼎

普通老百姓可没有这么多肉食!

周天子的饮食

有食医负责调控

(专职营养师和药膳家)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

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详见【附录】)

达官贵人们的食物

也自有厨师烹调

荤素搭配

牛肉宜与梗米搭配

羊肉宜与黍米搭配

猪肉宜与高粱米搭配

狗肉宜与粟米搭配

雁肉宜与麦子搭配

鱼肉宜与蓏搭配

(蓏即瓜果)

食物都是切成小块

不用自己动刀

因此筷子便成日常餐具了。

宫廷的行为

常为百姓效仿。

何况

老百姓那有那么多肉吃呢?

即使三年饥荒前后,

吃肉的机会也不多啊,

切成指甲盖大小与瓜菜混炒罢了。

总之,对绝大部分汉人的食物而言,

餐刀不可能派上用场。

汉朝以降,

面条在北方盛行,

无疑为筷子的应用

奠定了颠扑不破的基础。

       

倘若,

我们的祖先一直像

游牧民族那样吃肉,

那么筷子倒真无用武之地了。

这就是说筷子文化由

物质的生产方式决定

适合农耕的地方

不仅适合使用筷子

也是集权制度的沃土

因为耕者不能离其田(地)

离开了庙,和尚也就做不成了。

既然你的家被固定下来了

户口就被固定下来了

赋税就被固定下来了

一批靠耕者养活的管理者

一手拿户口,一手拿升斗

索取农作物就是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

(事实也是这样)

拿筷子吃饭的地方

是中央集权制最长久的地方。

拿筷子吃饭的地方

都曾经是儒家的文化圈子。

筷子本来被称为箸

箸的前身是筯

筯,竹子制作的

帮助进食的工具也,

其初始为“助”,

后来逐渐演变:

助⇒筯⇒箸⇒筷

最后一步的演变

乃因为“箸”“住”同音

人们不想停住

反其意

于是“筷”就诞生了。

这种想法

看似荒诞

实则大行其道:

以前广州人乘车要下车了

他不喊“停”而是跟司机说“有慢”

(这与改“住”为“快”同功)

过年,广州人不说“帽”而说“有”

(“帽”“冇”同音,不吉)

广府话

猪肝⇒猪润

干杯⇒饮胜

(水是银两,干(肝)了怎么行?)

猪舌⇒猪脷

(生意求的就是利,折(舌)本怎么行?)

通书⇒通胜

丝瓜⇒胜瓜

(书、丝与“输”同音,不吉)

……

如今

物资丰富

交通发达

文化交流

中餐西餐

和餐韩餐

各种炊具、餐具也就各行其道

最不被国人看好的是手抓食物

多个版本的视频记录了

习惯手抓的族人

在中国拿筷子进食的囧迫

潜意识里,国人认为

手抓食物是不文明的。

当年,刀叉传入英国的时候

(欧洲原来也是手抓)

曾遭到教会的抵制:

食物是上帝对人类的恩赐

不用手接触

是对上帝的亵渎和不尊。

有德国的传教士说:

刀叉是魔鬼的奢侈品

如果上帝要我们使用

就不会给我们手指了。

如今,刀叉已经是

欧美餐桌上的标配了

但是,某些吃手抓饭的地方

人们还在用手抓

(中东南亚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区域)

本博摄于斯里兰卡

其实

用手抓饭

是一种与使用筷子一样的

高难度吃法

(最容易用的是刀叉)

不信你试试

你会吃得满手都是饭

嘴唇外面也是饭

那些惯于手抓饭的人

三个指头

把一切搞定

手指、嘴唇

干干净净

还有容器

(不论是盘子还是植物的叶子)

也都是干干净净

         本博摄于尼泊尔。当地人都是用手撕了薄面饼蘸汤汁,不用匙

吃手抓饭的

大凡菜品简单

一两样而已

二是烹调方式简单

炸与烩

必须有汤汁(糊)

用菜粘饭

塞入口中

大凡吃手抓饭的地方

气候比较炎热

冷饭冷菜手抓不烫

下肚也舒服。

吃手抓饭

有的简单

有的也复杂

(中西餐也都有简餐)

手抓饭不可或缺咖喱

咖喱的种类是数不胜数

各个家庭都各有自家独特的咖喱

(去南亚与中东旅行

就能见到数量与色彩令人恐怖的

各种香料)

                                                           本博摄于开罗

咖喱源于印度,

已经走遍世界,

日本人一年吃掉100亿盘咖喱,

但原来日本最流行的拉面才 60 亿碗。

饺子的流行没有咖喱广泛,

当然,中国武术

也没有瑜伽那样普及。

无论如何,我们应该为

咱们中国是舌尖上的中国

而骄傲自豪:

域外各族把烧烤吃得

满嘴满手乌黑的时候

我们的周天子已经——

六食、六饮、六膳、八珍配百酱了:

【附录】

六食实际上就是六种谷物,也就是主食。六食:粳米,黄米,高粱,小米,麦,菰米

六饮也就是周天子日常喝的六种饮料:水、浆、醴、凉、医、酏。

浆,以料汁为之,是一种微酸的酒类饮料;

醴,为一种薄酒,曲少米多,一宿而熟,味稍甜;

凉,以糗饭加水及冰制成的冷饮;

医,煮粥而加酒后酿成的饮料,清于醴;

酏,更薄于“医”的饮料。

六膳实际上就是用来做食物的六种动物

牛、羊、豕、犬、雁、鱼(东汉郑玄用鸡代替鱼)

百羞和百酱

就是其他一些比较珍贵的食物和酱料了。

周八珍是中国目前现存算最早的宫中极品御膳,之后历朝历代沿袭这个惯例,都有各自不同的八珍。

第一种,叫做淳熬。  这道菜的做法就是把肉酱煎热之后浇在米饭上,再加上动物油搅拌。类似于现在的盖浇饭。

第二种叫做淳母  淳母的做法和淳熬类似,但是换了一种原料。淳熬中使用的是陆稻做的米饭,淳母换成了黍米。

第三种,叫做炮豚(烤猪)  周朝的烤猪做法极其复杂,因为工具原始,要做的美味很不容易。根据【礼记注疏】记载,做法是这样的:首先,挑选一只乳猪,宰杀后剖开腹部,取出内脏,再在肚子里塞满枣,外面用芦苇草包起来,涂上湿黏土,放在火上烤。等到黏土烤干,把外壳剥开,擦去肉皮上的灰膜。再把米粉调成糊状,敷在烤好的猪外层。然后放在油里面炸。之后另外准备一只大汤锅,把炸过的乳猪切成片,配好香料,放在一个小鼎里。然后把小鼎放在大汤锅里,用文火煮三天三夜取出,用酱醋调味,烤猪这样才算做好。

第四种叫做炮牂  这种做法和烤猪一模一样,但只是把猪换成了小母羊。

第五种叫做捣珍,也就是选取牛,羊,麋鹿,獐子这些东西的里脊肉反复捶打,直到去掉里面的筋腱,煮熟之后揉成肉泥食用。

第六种叫做渍  这种是选取新鲜牛肉切成薄片,放在美酒里泡上一晚上,在搭配上醋,肉酱和梅子汁食用。

第七种叫做熬  选取牛肉,鹿肉这些,反复捶打去掉皮膜,摊开放在苇席上,撒上生姜,盐末用小火烘干。类似于现在的肉脯。

“熬”比较特别,有干吃和湿吃两种吃法。想干吃就要不断捶打,把肉打松。想湿吃,就把它放在肉酱里煎制食用。

第八种,叫做肝膋(读聊)  它的用料比较特殊,跟上述的都不同。

首先,选取上好的狗肝一个,并且要用狗的脂肪将其盖住,加上适量的油放在火上烤,让脂肪慢慢进入肝内,烤制时候不能用蓼草作为香料。

最后还要用米粉糊进行润泽,将狼的肝间脂肪切碎和稻米一起制成稠糊,一起食用。

当然,这些都是周王日常饮食。诸侯国朝觐时候也常常献上美食。

越国在周成王时期就送过娃娃鱼,而南方的越裳氏则进贡白稚鸡。

吃饭时还要有音乐,各种食物的加工不但精细,而且还要根据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气候的变化进行调节,对主、副食的搭配也有明确的规定。

周朝人们对于饮食是非常重视的,各类食品都有最佳的调制时间

春季时调制六谷食物;

夏季时调制羹汤,羹是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

秋季时调制酱类食物,酱是用盐醋等调料腌制而成的肉酱;

冬季则可以调制各种饮料。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